无壳蛋鸡养殖技术?

2024-11-07 14:14分类: 养殖方法 阅读: 0

一、无壳蛋鸡养殖技术?

无壳蛋鸡的养殖技术:

一、创造蛋鸡适宜的生活环境。要让产蛋鸡多产蛋,就必须想法尽量给鸡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和产蛋环境,要根据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而采取相应的配套的饲养管理措施。在夏季高温高湿季节,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加强舍内通风,保持干燥的环境卫生,向鸡群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并适当增加青菜的饲喂量,以提高鸡的采食能力。进入冬季,要特别注意做好鸡舍的防寒保温和人工补充光照,舍内温度应维持在13℃以上,光照15-16小时,饮水适当提温,不饮冰冷水。

二、注意节约饲料。养鸡最大的一笔开支就是饲料,饲料的费用支出约占整个养鸡费用的70%以上。若饲养管理不当,必然会造成饲料的大量浪费。减少饲料浪费的措施是:其一,饲料槽的安装高度、深度、长度要根据产蛋鸡的不同周龄和笼养密度而进行调换,饲料饲喂添加量不能超过槽深的1/3,要少喂勤添,减少槽内剩食,以产蛋率确定饲料日喂量,一般产蛋率在50%-60%时,每只鸡每日饲喂量约95-100克,产蛋率60%-70%时,日喂量105-110克,产蛋率为70%时,鸡的日喂量为115-120克,产蛋率达到80%以上时,饲料不在限量,让鸡任意采食。其二,进行断喙。由于鸡有刨食的习性,因此,在7-9日龄应给雏鸡断喙。到15周龄左右,对断喙不良者需进行修喙。其三,及时淘汰不产蛋鸡或产蛋性能不佳的鸡。在育成结束转入产蛋舍时,应进行一次淘汰。凡发育不良、太小、太肥、有病、精神不振的均应淘汰。在产蛋过程中,应随时淘汰抱窝鸡、病鸡、伤残鸡、停产鸡。进入产蛋后期,主要淘汰停产鸡,凡冠髯、脸苍白,冠萎缩的母鸡应立即淘汰。发现过肥、过瘦的鸡也应立即淘汰。

三、产蛋下降的原因

环境因素:光照程序或光照强度的变化:如随时改变光线颜色,突然停止光照,光照时间缩短,光照强度减弱,光照时间不规律,忽长忽短,忽早忽晚,忽照忽停,晚间忘记关灯等。通风严重不足,长时间不通风等。自然恶劣天气的袭击:未提前做好准备或预防,突然遭到热浪、台风或寒流的袭击。长时间断水:因供水系统发生故障或忘记打开开关,造成长时间供水不足或断水。 

饲料因素:日粮中饲料成分发生显著变化或质量有问题,可引起产蛋变化。如日粮中的原料种类突然改变、饲料搅拌不均匀、饲料发霉变质、更换鱼粉及酵母粉、食盐含量高、石粉添加量偏高、将熟豆饼换成生豆饼、饲料中忘记加盐等,降低了鸡的采食量,引起消化不良。产蛋率正常,鸡的体重不减轻,说明给料量和提供的营养标准符合鸡的生理需要,没有必要更换饲料配方。  

鸡群患病:急慢性传染病会使鸡群的产蛋量突然下降。如鸡群受强毒型新城疫侵袭,常使产蛋量下降50%以上;感染减蛋综合征能使产蛋率下降20%~40%,如混合感染其他疾病,产蛋率下降20%以上。另外,鸡群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霍乱、球虫病、大肠杆菌病、禽流感等,都会使产蛋率大幅度下降。

四、疾病的预防工作

减少死鸡和杜绝疫情发生,这是养鸡成败的关键。要按照科学的控制鸡病发生的卫生防疫程序,根据不同鸡的日龄,分别注射各种疫苗,同时对鸡舍、用具采取定期药物消毒,及时清除舍内粪便,鸡舍周围要做好灭鼠,防止老鼠和麻雀进入舍内带进疫情。为了减少疫情传播的机会,应尽可能减少人员的进出,不准陌生人进入鸡舍,谢绝参观,以确保鸡场安全经营。

二、无抗养殖标准?

什么才是无抗养殖,下面我就来为大家解答一下。

无抗养殖,即在养殖全程不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迫于日益高涨的环保压力,未来的养殖业将更趋于集约化,而养殖环境却得不到明显改善,疫病发病率高、重,畜禽的健康保障已成为养殖业的最大障碍。出于人类健康的考量,消费者对于畜产品安全的关注度急剧上升,禁抗的呼声也是日趋高涨。禁抗之路已势在必行!

抗生素在养殖中的应用历史已近60年,效果显著。近年来,其应用隐患在行业引起热议,抗生素因此再被高度关注。基于对食品安全的考虑,欧盟率先禁抗,2006年初开始立法全面禁止抗生素在饲料中使用。欧盟的10年禁抗之路,给我们提供了诸多宝贵经验。在国内,散户大批退出、规模化养殖逐渐成主流,然而纷繁复杂的养殖环境和条件是无抗养殖的阻力,短期内恐难实现。

以上就是我对此问题的解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三、无抗牛蛙养殖技术?

01养殖模式

野外型粗养:

可分为全天然放养和半粗放饲养两类,常见的养殖方式有水库养殖,沼泽养殖,湖泊养殖,河道养殖,稻田养殖。充分利用天然饵料及其他自然条件,圈定养殖范围,投放牛蛙种苗,适当增喂饵料,定期采收捕捉。其特点为饲养场地较大,投资小、收益大,人为干预少,但单位面积产量低。

集约化精养:

利用人工饵料和非农耕地,采取人工方法建造池塘,进行集约化精细管理的养殖方式。根据饲养场地差别,可分为池塘养殖,场区养殖,庭院养殖,室内养殖,大棚养殖等几种方式。其特点为养殖密度大,单位面积产量高,高投入高产出,经济效益显著。

02建造蛙池

养殖场应冬暖夏凉,远离嘈杂,交通便利,供电充足,以方便养殖生产。其中水源条件的好坏是养蛙成败的关键,一般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要求无污染,达到渔业水质标准。蛙池的面积大小以20~30平方米为宜,池边用40目的筛绢网围好,筛绢要高出池底1米,筛绢底部应有20~30厘米埋进土里;池埂高40厘米,坡度为1∶3,水位保持在30~40厘米,水层深度不能低于20厘米,否则蓄水量太少,水易浑浊,牛蛙易得病。宜采用长方形池子,便于操作。可用口径为10~12厘米的塑料管作为给排水管,进、溢水孔设置的地点应在每个大池的对角。每个小池子里放若干块80×40厘米具有浮性的白色泡沫塑料板作为牛蛙的休息台,同时在池子上方用黑色太阳网遮荫,以防夏季太阳暴晒。

03幼苗放养

放苗前,干池每亩用生石灰50~75公斤或漂白粉10~15公斤(有效氯含量在30%左右)进行消毒,一般清池消毒10天即可放苗。刚孵出的蝌蚪可适当密养,便于管理,每平方米可放养蝌蚪2000只~3000只。10天后随着个体长大,摄食能力增强,密度应逐步降低,一般每平方米放养500只~1000只,30天后至变态前每平方米放养100只~300只。放养前幼蛙可用20ppm(气体或溶液浓度单位,表示百万分之几)的高锰酸钾液浸洗10~20分钟。浸洗时要有人员在场观察,发现异常情况马上将蛙苗取出。幼蛙期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0~120只,随着个体差异的变化,再进行分级分池放养,成蛙期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0~40只。

04巡池查看

每天早、中、晚各巡池一次,检查筛绢网是否出现破洞,如果有破损必须马上修复,防止牛蛙外逃,保证24小时不间断地流水,每天至少达到300%的换水率。溢水口处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来控制水位的高低,一般水深保持在30~40厘米,且保持水质清新。还应注意观察,若牛蛙摄食与活动情况有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05饲料投喂

通常以牛蛙专用膨化饲料为主,饲料的投喂方式遵循“四定”原则,即定点、定时、定量、定质。投喂前半个小时先将配合饲料用清洁的水泡湿,最好可以用发酵好的北京桑普“乳酸菌”菌剂进行浸泡,使饲料稍微软化膨胀,这样可以预防饲料吸收池中的污水,避免牛蛙食后肠胃发生疾病,更可以提高饲料的诱食效果和促进机体对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同时,定期使用北京桑普公司“鱼虾4号”+“肝胆康二代”+“水产专用VC”拌料投喂,保肝护胆,增强牛蛙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促进蛙体的健康和生长。日投饵量保持在蛙体重的0.5~8%,分早、晚两次投喂,具体日投饵量除按蛙体重计算外,还应根据牛蛙健康状况、气候、水质及残饵等情况酌量调整,做到少量多次,投喂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宜,避免投料过多造成浪费,污染水体。饲料产品应保持在阴凉,通风,干燥处,不能与其它有毒有异味的物品一起存放,开包后尽快使用完。

06分级饲养

在牛蛙饲养过程中,为防止发生互相残食的现象,每隔一段时间要及时将规格相差较大的个体进行筛选分级,把规格相同的牛蛙调整到同一口池进行饲养,防止大蛙吃小蛙,同时注意控制养殖密度。当个体相差两倍时,如果食物摄入不足,就会出现进食过少的现象,影响成活率,并及时进食,小蛙苗每月分级一次。

07疾病防治

在牛蛙养殖过程中要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放养前进行清塘消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体,定时用漂白粉或强氯精全池遍洒消毒。分池后及时用20ppm的高锰酸钾对蛙体进行消毒,防止机械损伤使病原体传播。发现病蛙、死蛙及时找出隔离,除此之外,还要用高浓度的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溶液对工具进行消毒,且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饲料投喂期间,要注重保肝护胆,定期使用北京桑普公司“鱼虾4号”+“肝胆康二代”+“水产专用VC”拌料投喂,保肝护胆,增强牛蛙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促进蛙体的健康和生长。

四、无抗水产养殖环境技术

无抗水产养殖环境技术探讨

无抗水产养殖环境技术探讨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无抗水产养殖技术成为了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无抗水产养殖正致力于减少或消除对水产动物使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依赖,从而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护环境健康。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无抗水产养殖环境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 菌群控制与优化

菌群是水产养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合理控制和优化菌群结构对于无抗水产养殖至关重要。传统养殖中,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控制疾病,但也会破坏水体中的菌群平衡,增加了耐药菌的风险。因此,无抗水产养殖注重通过自然方式建立稳定的菌群生态系统,控制有害菌的繁殖。利用益生菌和益生微生物的作用,可以调节水体中的氮循环、有机物降解和底泥处理,促进优势菌种的繁殖,限制病原菌的生长。

2. 水质监测与治理

水质是无抗水产养殖环境技术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定期监测水质参数,如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通过调整养殖水体的环境参数,如水温、PH值和盐度,可以促进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平衡,降低病原菌的传播风险。此外,采用先进的水质处理技术,如生物滤池、藻类修复等,也能有效改善养殖环境,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3. 饲料创新与优化

无抗水产养殖环境技术也关注饲料的创新和优化。传统养殖利用大量的饲料添加剂,可能对水产养殖环境和养殖动物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无抗水产养殖倡导研发和应用更加环保、健康的饲料配方。通过优化饲料成分和粒径,增加抗氧化剂和免疫增强剂的含量,可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减少对化学药物的依赖。

4. 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

无抗水产养殖致力于发展环境友好型的养殖模式,减少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负荷。例如,可以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利用水体,减少水的消耗和排放,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结合多种养殖方式,如水产与农作物循环种植、多层次栖息地建设等,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能量的有效转化。

5. 技术创新与科研合作

无抗水产养殖环境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和科研合作的支持。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无抗水产养殖技术的研发投入,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市场保障。同时,建立行业间的合作机制,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共享,加速无抗水产养殖环境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结论

无抗水产养殖环境技术作为未来水产养殖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菌群控制与优化、水质监测与治理、饲料创新与优化、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的推广,以及技术创新与科研合作的加强,我们有理由相信无抗水产养殖环境技术将为水产养殖行业带来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五、什么是无抗化养殖?

无抗化养殖,即在养殖全程不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迫于日益高涨的环保压力,未来的养殖业将更趋于集约化,而养殖环境却得不到明显改善,疫病发病率高、重,畜禽的健康保障已成为养殖业的最大障碍。出于人类健康的考量,消费者对于畜产品安全的关注度急剧上升,禁抗的呼声也是日趋高涨。禁抗之路已势在必行!

六、无抗生素养殖技术指南:如何实现无抗养殖

无抗生素养殖技术指南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无抗生素养殖备受关注。无抗生素养殖不仅能够减少抗生素在食品链条中的滥用,还能够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那么,无抗生素养殖技术到底应该如何实现呢?以下是一些关键指南:

1. 多元养殖

采用多元养殖方式是实现无抗生素养殖的有效途径之一。不同种类的生物相互作用,可以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比如,将鱼类与虾类进行联合养殖,可以相互清理水质中的有害物质,提高养殖效益。

2. 控制水质

水质是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保持水质清洁、稳定是预防疾病爆发的关键。通过定期监测水质、合理投喂、循环利用养殖水体等措施,可以减少疾病的滋生,从而减少对抗生素的使用。

3. 优化饲料配方

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对于无抗生素养殖至关重要。在保障生物生长发育的同时,合理的饲料搭配可以增强生物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避免使用含抗生素成分的饲料,是实现无抗生素养殖的基本要求。

4. 强化疾病监测

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体系可以帮助养殖户及时发现疾病风险,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定期进行疾病检测、实施疫苗接种、隔离患病个体等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传播,从而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

5. 加强养殖管理

良好的养殖管理是实现无抗生素养殖的关键。包括但不限于养殖密度控制、定期清理养殖场地、建立养殖档案等方面。通过规范的管理措施,可以减少养殖过程中的压力和感染风险,提高养殖效益。

综上所述,无抗生素养殖是当今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采取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强化管理机制、优化技术手段,是实现无抗生素养殖的关键。希望通过本指南,能够帮助养殖户更好地掌握无抗生素养殖的技术要点,推动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感谢您阅读本文,相信这些实用的技术指南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实现无抗生素养殖,为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什么叫水产无抗养殖技术

什么叫水产无抗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传统的水产养殖方法使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疾病,但这些药物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因此,研发出一种无需使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水产养殖技术,成为当前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水产无抗养殖技术是指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不使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控制手段,预防和治疗疾病,保持水产养殖环境的健康和稳定。这种养殖技术主要依靠生物学方法,包括合理的饲养管理、环境控制、疫苗接种、水质监测等,以提高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益、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和产品安全风险。

水产无抗养殖技术的优势

相比传统的水产养殖方法,水产无抗养殖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 环保:无抗养殖技术不使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减少了药物残留对水体环境的污染,对水产养殖环境更加友好。
  • 健康:无抗养殖技术通过疫苗接种和合理的饲养管理,提高了水产品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了疾病的发生率。
  • 安全:无抗养殖技术生产的水产品不含有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残留,对人类健康更加安全可靠。
  • 经济:无抗养殖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减少了治疗和防控疾病的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

实施水产无抗养殖技术的挑战

虽然水产无抗养殖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 技术难题:无抗养殖技术涉及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应用和研究,技术难度较大。
  • 管理复杂:无抗养殖技术要求对水产养殖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管理和控制,管理工作较为复杂。
  • 成本提升:无抗养殖技术需要购买和使用相应的设备和药物,增加了养殖成本。
  • 市场认可:水产无抗养殖技术需要通过相关的认证和检测,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

水产无抗养殖技术的发展前景

尽管实施水产无抗养殖技术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其发展前景仍然广阔。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无抗养殖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也将加大对水产无抗养殖技术的支持和研发投入。

水产无抗养殖技术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益和质量,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水产无抗养殖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成为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并支持水产无抗养殖技术的发展,同时加强科研和实践的合作,共同推动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为人类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水产品。

八、无抗绿色养殖什么意思?

无抗绿色养殖的意思如下:

"无抗绿色养殖"是一种新型养殖方式,其核心目的是保护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同时生产出安全、营养且无抗生素残留的产品。"无抗绿色养殖"强调的是在养殖过程中不使用任何种类的人工合成抗生素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而是利用天然植物提取物或其他有益微生物来促进动物的生长和健康。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动物福利,还能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从而降低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尽管在过渡到完全的无抗养殖模式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如增加的成本和可能的死亡率上升,但长期来看,这仍然是一个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趋势的方向。

九、无抗养殖真的可以实现吗?

无抗养殖真的可以实现么?

可以实现!那就是浓之湾草上飞环保养殖模式。

具体是这样的,先种植大叶蛋白桑树,构树及其他草本和灌木植物。主要用于动物啃食鲜叶和果实及遮阴防晒,然后根据不同的动物体重设置不同高度及强度的平网或格栅,下面有临时或永久的支撑,动物的粪便落在网格下,下面养殖蚯蚓,蚯蚓分解动物的粪便并吞噬休眠土壤里的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

在注明下,我们不是一开始就不用抗生素的,这里需要一个转变过程,就像种植无公害农产品之前要种植一些植物或其他方式来清理土壤里的病菌毒素,我们也有这么一个转变过程,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实现整个动植物生长过程没有使用药物。

还有一个是场地的选择和布局的问题,这个很重要,病毒靠空气传播,要想抑制空气传播就要在这方面下功夫,浓之湾经多年研究,投入大量的成本去做这些,到现在,我们总结出经验并设计出合理的方案。

种植桑叶以及其他植物,这类植物本身就有一定的药物价值,能起到抗菌和抑制的功能。从源头上抑制病毒。

以上是我们研究多年的一种模式,已申请国家专利,也有成熟的产品流通市场,也欢迎大家交流,多些交流就会多些想法,多些出路。欢迎交流。

十、养猪可以做到无抗养殖么?

养猪可以做到无抗养殖么?

可以。无抗养殖是大趋势,随着人民对生活幸福值的追求,越来越重视健康与养生,那么对于食物也越来越注重。关于无抗养猪,首先得从饲料和兽药做起,然后加以科技管理,这是可行的。九鼎绍兴通威饲料已投入生产了无抗饲料,经由新湘农牧业喂养生猪已获成效,其产品~全一手无抗猪肉进入市场已获好评。

无抗养猪(养殖)利己利人,无抗养殖的排放物不含有害金属物,其通过化酵是很好的有机肥,能够更好地促进农田循环生产,更能促进农业产业生态环保化。但是,无抗养猪并不是一句口号,中国人注重细节,在养猪过程中,你必须要有原始的养殖流程记录。说白了也就是~当我购买(或吃食时)必须可以追源溯流:知道这块猪肉的来源和它整个生长过程,也就是无抗猪肉扫码溯源。

《知天命一一顺势而为》认为:食品安全,必须从无抗做起……。

敬请友友们关注无抗……热议无抗……。

上一篇:肉驴怎么养殖

下一篇:铁军大学堂介绍?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